- 民國95年11月,作者曹玉樑(右一)偕母親梅玉枝和二哥台生、侄女雅嵐,重返水交社故居,並在尚未拆除的軍眷診療所原址——志開新村自治會前留影。
台南水交社實踐四村
【作者素描】曹玉樑,出生於水交社空軍實踐四村,幼受父親薰陶,國中畢業即繼承父志,投考陸軍預備班,後直升陸軍官校。民國七十九年退伍轉任公職,曾任職玉里榮民醫院、宜蘭縣榮民服務處,現任佳里榮家輔導員,服務年長榮民。
五○年代夏天,台南市水交社竹籬笆內,公雞初啼,天藍色的空軍卡車已經停在眷村門口等著接孩子上學,而機場的軍機也轟轟作響,蓄勢奔火升空。
「玉光、台生、玉南、玉樑……」父母呼喚我們四兄弟起床上學的親暱鄉音,幾乎傳遍毗鄰而居的幾戶人家。
「牆有縫,壁有耳」,由於眷舍牆壁都是泥土砌的,中間以木條撐著,根本擋不住聲音,整座眷村就像大家庭。記得隔壁賀媽媽管教小孩很嚴格,每天早上就聽到賀媽媽在喊比我年齡稍長的兒時玩伴∣∣小胖、鐵君和湘君起來讀書,望子成龍的慈母心意,十分殷切,果然他們長大之後都特別孝順有成就。
水交社的由來有兩種說法:日據時代,日本於澎湖桶盤嶼淺灘建立海軍,日本神風特攻隊飛行軍官將水交社現址作為交誼場所,因有海「水」,又有「交」誼、聯誼社,因而得名。另一種說法,是在台南金湯橋下,有條金湯溪,往南與二仁溪交會於鹽埕,當地人乃稱為水交社。
兩種說法各有所本,但個人以為前者較正確,因早期水交社現址,蓋有許多美觀的日式房舍,是標準的社交聯誼場所。五十幾年間,在南門路勞工育樂中心現址又有間美軍俱樂部,每年元旦西曆新年晚上,都放煙火,非常熱鬧。
水交社由陸、海、空軍多座眷村約數百多戶組成,而以空軍為主。我們家在實踐四村,位於空軍子弟小學旁,由空軍後勤司令部列管輔導。其他空軍眷村,尚有志開新村與亞航眷舍等,大都是服役雷虎小組、警衛旅、防砲團、空軍醫院、後勤司令部和機場雷達管控等單位官兵眷屬。
先父曹洪連少校服役防砲第七團,民國卅八年來臺之初,住在松山機場旁;四十一年調來台南,就住在水交社。回想小時候在實踐四村,一見到空軍到廣場放映露天電影,怕佔不到好位子,就急忙回家拿張小板凳,端著晚餐,邊看電影邊吃飯,煞是有趣。
早期眷糧由農會用牛車運來二、三車,家家戶戶憑眷糧票,領取米、麵、油、鹽等主食,食用油還是用壓縮出來的。牛通常就在一旁咀嚼牧草,等到眷戶領好,牠也「拉」了滿街。
空軍在眷村開設診療所,患了小病痛就到診所就醫、開藥,日子久了,軍醫和護士對每家小孩,也都認識地一清二楚。
民國四十七年,在我出生的第二年,父親參與聞名中外的金門八二三砲戰。戰後,父親調回台南高砲第七團,大妹香蘋與小妹香伊相繼出生。
由於家中的生活清苦,大哥玉光常帶我去拔洋蔥,吃了好長一段日子,看到就怕。自家後面大院子,種了木瓜樹,每天放學回家就盼望木瓜趕快變黃轉熟,好吃個過癮。
唸水交社幼稚園時,我長得胖嘟嘟的,有次辦活動,老師叫我穿整套黑衣扮大水牛,有位小女生騎在我背上,趣味十足。
就讀空軍子弟小學時,男老師幾乎都自空軍轉任,女老師也多是空官的太太們。孩子在校學習狀況,父母瞭若指掌,因為老師可能就住隔壁,而亦師亦母(父)的情形,也非常普遍。
我的級任導師劉永連先生,帶我們如帶幼年兵,教學非常認真,不好好學,就拿竹條處分,但我非常感念他,劉老師教導了我今天處事的毅力。班上幾位功課好的漂亮女生,白文麗、班孝美與化學成等,想必都有相當成就。還有孫瑞時和裴老師等,讀過空小的子弟應還記得她們。
又因為學校正好是戰鬥機的跑道航線,每天聽著F84、F86、F100,以及美軍F4幽靈式戰鬥機,從教室屋頂呼嘯而過,小學時幾乎也是在轟隆聲中渡過。
眷村是大陸多元文化縮影,軍人子弟愛國愛家觀念深,許多人投考軍校。父親一直服役防砲第七團,母親梅玉枝辛苦地在家帶我們六個小孩;我排行老四,受到家境和眷村文化影響,國中畢業後就報考軍校,也踏上從軍里程。服役十一年後,轉任輔導會這個大家庭,服務榮民袍澤。
由於社會變遷,需整體規劃市容,解決居住環境,九十二年起,眷戶陸續搬遷大林國宅、新興國宅或接受補助購屋等,以往的風華不再,但只要有時間就會重返水交社,回味昔日景物。
【實踐四村小檔案】
「實踐四村」位於台南市南區興中街,屬「水交社」空軍眷村之一部。民國四十五年九月一日,由空軍防砲部興建九十七戶磚瓦眷舍,安置九十二戶,列管單位為空軍總部。九十二年起,眷戶陸續搬往大林國宅、新興國宅或接受補助購屋。
(點閱次數:2182)